艾灸疗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艾草所制成的艾绒燃烧,借助艾灸生热、灼烫、熏熨人体的穴位,早在晋、隋朝时,陈延之《小品方》提到:“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详文则灸;野间无图不解文者,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但避其面目,四肝显露处,以创盘为害耳。”上面这段话解释来说,就是艾灸疗法操作简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灸法的图文,自己按图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施灸;特别对于一些身体虚弱、慢性症朋友的改善与治疗,往往需要数月、数年的时间,那么朋友们只用对艾灸疗法有所掌握,居家自灸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为什么艾灸疗法起作用的依据是什么呢?
经研究目前认为艾灸的一般性预防和治疗的效应有两方面:1、艾灸时所产生的药气,经施灸部位的皮表和呼吸系统被吸收后,能起到广谱抗病毒、抗病毒等作用,同时还具有安神镇静、醒脑、通窍、消毒、净化空气等作用;二是艾灸温热刺激,艾灸生热,适量的热刺激于人体的适当的穴位上,扶正祛邪,温通经络,补气益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预防早衰,预防疾病,缓解病症,治疗病症,振奋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的作用。综上,正因为艾灸疗法材料简单易找,艾条价格不贵也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至于灸法很容易上手,合适大家在家里自己独立进行,坚持久了切实有效。
在家艾灸时,选穴要精要巧要准确,艾灸时要掌握“度”,以感觉舒服为好,注意每次施灸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应避免时间造成慢性皮肤灼伤;做完艾灸后,饮食上可以选择滋润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蔬菜水果,以缓解艾灸后燥、热、上火等现象。下面和朋友们一起分享5个施灸时经常要用过的穴位: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身柱。
1、大椎穴:项下背上正中,属督脉经,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因为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的作用,所以也被称阳脉之海,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提高身体免疫力、强壮全身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大椎和身柱穴一样,是儿童保健要穴,儿童伤心感冒、身体弱可经试试艾灸此穴;再举个例子如果有经常怕冷的朋友,身上阳气不足,那就可以选择在大椎施穴,可以有效升阳。
2、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仰卧姿态,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中脘穴。功效:温中健胃,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引和增强人的抵抗力,让胃病远离,同时还有补虚益气、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的作用,举个例子象家中有老年人或者胃肠功能差的人,吃什么也不消化,经常胃胀、胃酸、消化不好等,就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进行缓解和治疗。
3、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是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也是小肠经的募穴,所以象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病都有疗效;自古就有“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的说法,能温肾固本,补气回阳,理气和血,是全身养生保健,强壮体质的重要穴位,坚持艾灸此穴,可以元气足,延年益寿;如家里有身子虚弱、怕冷、全身无力、睡觉不好的人,都可以长期灸灸关元穴。
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江间式心身锻炼法》提到: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所以足三里穴被称长寿穴,足三里施灸被称长寿灸,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家庭艾灸重要的穴位;坚持艾灸此穴,可调和五脏六腑,气血畅达,精神好,精力充沛,具有补胃健脾,益气补阳、壮阳、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饮健步强腰、养生益寿的作用。
5、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3寸胫骨内后缘,作用广泛,但最重要的功效还是预防和治疗妇科病,又被称女三里,只要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征、手脚冰冷等)都可以经常艾灸此穴,被称为女性朋友一生的好朋友好闺蜜。(初孕、怀孕女性禁止艾灸此穴)
6、身柱穴,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全身支柱”的意思,具有理肺气、补虚损、宁神等功效,更是“小儿百科病之灸点”,是家中孩子保健艾灸的重要穴位,通治儿科百病,对虚弱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经过实例证明,长期施灸身柱穴的儿童,食欲好,精神好,发育也好了,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