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经常吃过饭后就觉得腹中胀气,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大部分时候都疲倦懒得动弹,不光形容消瘦,连十岁的女儿都看得出她脸色不好。本以为就是普通的肠胃问题,医院一看,医生却说她还有“脾虚”。
与肠胃相比,“脾”这个部位我们了解得并不多,它究竟有什么作用?据说“脾虚人就废一半”,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如果脾虚,应该如何去调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第一步,先了解“脾”
脾是五脏之一,“脾系统”的构成部位有很多:唇、口、胃、肉、脾。它主要是负责对进入人体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的这两项功能出现了问题,那其实通常往往不光是我们认为的,只有肠胃的原因,“脾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脾虚”的发生,有先天性脾气衰虚的可能,而更多的则是因为饮食上的不规律、身体疲劳过度、心情长期烦闷郁结引起的。
第二步,分辨脾虚症状
之所以民间俗语说“脾虚人就废一半”,一方面是因为脾系统有着特殊和关键的作用——如果脾胃失和,人体就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那不光能量得不到充分的补充,不足以支持我们平时的日常活动,身体也会缺乏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自然就会通过一些症状表现出来,比如虚弱、脸色苍白。
另一方面,脾虚的确会导致一些身体不适,比如身体肿胀、精神懒怠、食欲不振、四肢发冷等。虽说症状不像一些急性疾病那样来得严重、凶险,但长此以往,对人的身体毕竟是一种损耗。
想象一下,要是有了上面这些症状,您还能“生龙活虎”、“神采奕奕”吗?把不思饮食、形容消瘦、精神倦怠等反应,形容成“废一半”,不得不说真的很贴切。
第三步,医生教你调理脾虚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注意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脾气衰虚的情况越发普遍。就是目前暂时来说没出现明显症状的朋友们,也不妨按照我的建议来调理调理,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其他副作用,但却可以预防脾虚。
饮食规律,拒绝生冷硬
一日三餐最好定时定量,这样有助于身体养成“生物钟”,各器官和组织运转起来更加流畅得当。
选择食物时,尽量避免生的、冷的和过硬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伤害,还有可能导致寒气淤积在体内,造成脾胃虚寒。
哪怕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面食,也一定要做熟了吃,半生不熟的食物吃下去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影响胃的正常运转。还有的朋友们爱吃“凉菜”,虽然非常爽口,但吃大量这样的冷物,有可能使本就脾胃功能较弱的朋友产生腹痛、腹泻的症状。另外,吃粗粮虽然对身体有一定好处,能够补充B类维生素,但是,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对于有胃部疾病的患者来说,消化起来会比较困难,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类似这样的不好消化的食物,也是应该少吃。
牢记食材中的“黑、白名单”
不光对食物的温度和软硬程度有要求,食材的选择也有“学问”。有一些食物,具有温脾养气的作用,平时多吃,对脾胃的健康很有好处。比如锅巴、山药、红枣、鸡肉、土豆等。
煮饭时有时会因为火候过度产生一些锅巴,微黄色泽、不算特别焦的锅巴,是可以吃的。如果觉得锅巴太硬,可以用它煮粥吃,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胀气等症状,都有一定的辅助缓解的作用。
而还有一部分食材,属于凉性,经常食用会对脾胃不利,我们就要减少或者避免食用。比如黄瓜、香蕉、西瓜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毕竟它们虽然属于凉性食品,但深受很多朋友喜爱,是“人气很高”的瓜果。在吃之前,可以先把水果从冰箱里拿出来,让它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还可以对它们进行一些处理:切块后加热一下,这样再吃,有助于降低凉性食物的不利影响,让它们起码口感上更加温热一些。
这里我没有给大家特殊的“食疗”食谱,因为其实在平时做菜的时候,有意识地多用到对脾胃有利的食材,尽量不要吃寒性食材,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食补”作用,也更加灵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