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胃痛,治了很多年,用了很多药,都没有治好,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用药用错了方向,这种胃病的病根在肝,不在胃。
中医认为,肝可以主持人体气的运行,就是“肝主疏泄”,一方面要让身体的气运行的顺畅起来,不堵塞;另一方面,当由于情绪激动,导致肝气过旺的时候,又能够及时的发泄出去。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气的升降出入就会保持顺畅,其他的脏腑功能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是消化功能的主导脏腑,脾气的运行,以向上升、向外散为主;
而胃是主受纳的,以降为顺。胃,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承受人吃喝进去的饮食物,并进行腐熟,受胃气下降的推动,腐熟的食物向下导入肠道,进一步消化吸收。
正如以上所说,脾升胃降,脾胃的消化功能才能保持正常。
但是对于经常发脾气,生闷气的人来说,就会导致肝气过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平衡被打破,从而产生胃胀、反酸、嗳气、胃痛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胃病,仅仅治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病根在肝,要从肝论治!
有一种中成药,最擅长治这个,就是气滞胃痛颗粒。
这个方子中,柴胡、枳壳、炙甘草、白芍这4味药,来自于大名鼎鼎的中医古籍《伤寒论》,它就是名方“四逆散”。
何为四逆?手足不温也。
四肢不温的原因,一是阳气不足了,温煦不了四肢。
二是肝脾不和,肝郁化热,影响于脾,脾土壅滞不运,亦可导致阳气不能敷布于四肢而为厥逆,这种情况就得用“四逆散”。
阳气被困住了,所以第一步,就是要给体内的阳气松松绑,用谁呢?用柴胡。
中医认为,辛能行能散,柴胡进入肝胆后,辛散之力可以化解掉郁结于内的气机,给体内的阳气解绑,肝脏的生发功能得以恢复,把阳气带到四肢,我们的手脚就暖气来了。
白芍味酸,入肝经。肝主藏血,酸能收能涩,所以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敛阴之功效。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
柴胡升举阳气,调畅气机,白芍养肝血。
中医讲,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机运行畅通,血液得到濡养,通畅的流向四肢,我们的手脚就不再凉了。
方中枳实破气消积,化痞散结的功效,柴胡主升,枳实主降,把郁结的气机破开往下降,降到下焦。
最后,再拿一些炙甘草,调和一下诸药,保护一下我们的脾胃。
上面四味药,就是“四逆散”,是疏肝最重要的药物。全身气机通畅,胃气也会随之通畅,自然也就不痛了,这就是“通则不痛”,这4味药,从根本上解决胃痛的问题。
那“气滞胃痛颗粒”还有两味药,醋香附和醋延胡索。
醋制的目的有二,经醋炮制后的中药行气能力加强,醋味酸,酸能入肝,引药直达肝脏。
延胡索在中药止痛的范畴,是首屈一指的,无人不知。
我们上面说了,肝气郁滞,会造成胃气瘀滞,不管什么气郁滞,都会造成疼痛,那这个疼痛,咱就用延胡索来解决。
什么人胃痛的时候适合用这个药呢?
平时爱生气的人,总是有无名火,一点就着,如果遇上不遂心的事,刚生完气就吃饭,就更加容易诱发胃痛,这种饮食叫“压气饭”,气还顶在胸口,这饭下去哪能消化,堵在胃那里,不痛才怪!
看看舌头,多为细长,舌质偏红。
这类人还有个特征胃痛多伴有两胁肋的胀痛,胁肋为肝经所过,肝郁气结在循行的路线上也能看出端倪。
出现以上表现,又有胃痛,就可以辩证使用这个方子。
#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