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胃不好,记住四粥四穴简单有效的
TUhjnbcbe - 2025/7/1 19:56:00

本文专家

广州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佘世锋

北医院按摩理疗科主任医师付国兵

吃饭吃不香,弄得自己很郁闷;胃总在胀气,打了好几个大嗝才舒服,遇到人多场合,还有点小尴尬。好痛苦啊,怎么办?缓解胃胀气、消化不良,平时可以多尝试四粥、四穴!

四粥缓解胃胀气

1砂仁粥

平时经常食用砂仁有养胃健脾,暖胃养肾,祛湿养颜的保健作用。砂仁粥可暖脾胃、通滞气、散热止呕之效,适用于胃痛、胀满、呕吐症状者。

做法:先用粳米克煮粥,10分钟后,再将砂仁5克研末放入粥中,粥煮成即可食用,一日两次。

2佛手粥

中医认为,佛手气味芳香,有清香开胃、理气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或脾胃气滞引起的病证,比如胸胁胀痛、胃脘胀痛、呕心、饮食不香等。佛手粥尤其适用于老年胃弱、消化不良、嗳气、胃痛者。

做法:佛手20克,煎汤去渣;粳米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食两次。

3羊肉粥

中医认为,羊肉性温热,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功效。羊肉粥能补中益气,温胃止痛,适用于老年气血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脘腹疼痛症状者。

做法:新鲜精瘦羊肉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和粳米同煮粥,每日吃两次。

4猪肚粥

中医认为,猪肚甘,温,功效补虚损,健脾胃。而加入谷物粳米可以帮助调理。猪肚粥可补脾和中,能治疗脾虚气弱、食欲不振。

做法:将猪肚克切成细丝,和克粳米同煮粥。每日两次。

药粥建议咨询中医,了解体质后服用。

四穴缓解胃胀气

对于消化不良、胃胀气的人,平时可以多按按以下4个穴位,长期坚持,对缓解胃胀气有很好的效果。

1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位置:太白穴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2内关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4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系列的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位置: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另外,胃胀气时还可以伸伸懒腰,牵拉一下胃,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胀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不好,记住四粥四穴简单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