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多少钱一只
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5月2日刚确定,就有人收到送礼短信指引。短信显示,评委刘一兵专门在新天宾馆2408房开了套间。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名“御史在途”)称,其母校十几名教师当日曾到长沙送钱。而他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评副教授,一个评委要送5000元的红包,而正教授价钱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一般行情是评个副教授,就要送出三四万元。陆群称,当晚是很多湖南高校教师的不眠之夜,因为送礼和收礼只能在一晚上完成。被曝光当事人之一的刘一兵则否认曾入住新天宾馆,后又改口说曾去2408房间探望朋友,这时有多名教师来送红包,但他否认自己收了钱。5月5日得知,湖南省教育厅目前已终止涉事的刘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
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事儿,事情真伪似乎不需证明。刘一兵教授既没有母狗发情顶风香十里的特异功能,送钱教师也就没有嗅着他踪迹赶去送钱的道理。因而,他是不是在撒谎就昭然若揭了。
看到这样的消息,如果我们还要哗然的话那就有些难为情了,如果谁跟我们说现在社会上完全没有这种事情发生,“哗然”一下尚属正常。然而,真仔细看完了此报道,心里无端地就有了深深的悲哀,继而被一种沮丧的情绪所笼罩。诚然,指望知识分子不食人间烟火是不现实的,然而不管社会的风气如何令人失望,人们总会以为或曰暗自期许校园应该是一片净土,至少应该比社会土壤平均程度要稍微干净些。可是,如果知道了职称评审专家们在明码标价出售教授、副教授资格,绝望之情真的难以言表而只可意会了。
我最近在读晚清官场小说,觉得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太多了,其中最明显的就有:世风日下,民风恶劣,官场腐败……很多事情在旁观者看来已经坏得无以复加了,而当事者却丝毫没有认为不妥,这一点尤其令人沮丧,这是替古人叹息。不过从晚清“世情讽鉴”的小说描绘的黑幕中,我们也能发现一缕亮光,那就是对“学*”这个职位的严格要求和“科考”领域的一丝不苟。毫无疑问,学*是可以认门生,收“门包”、“贽见”的,这甚至作为朝廷对某些有学问且长居清水衙门官员的一种“奖励”,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但他们尚且坚守或者说不得不坚守着“红线”,那就是绝对不准泄露试题,不能私受功名。这说起来有点难,既收钱又不办事不是坑人吗?然而考生的奢望似乎也仅止于此,认个老师在将来官场有个照应而已。如果泄了题或者将功名卖给了关系户,一旦事发后果十分严重,仅仅主犯丢了脑袋而没将他全家流放发配那就算是皇上的大恩典了。“学案”或科考弊案事发,牵涉的常常不止一个或几个主犯,而会振动一个地区或范围更广的官场,由此牵扯出来的人或事,则会令整个官场人心惶惶。有时候我也弄不明白,一个将要颓败的世道,为什么单单对“知识分子”要求如此之严,严到几近苛刻的地步?
我推测,大概那时候的人对世风、官场颓败的现实是知道的,但觉得即便神仙出头也已无力回天了。现实既然已经无法改变,心里边但存一份希翼吧,那就是希望读书人应该是干净的,学问应该是干净的。世道既然已经颓败到无可逆转,人们却还在固执地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这种心态,或许是像古人在灰烬中保留火星一样,指望明天还可以点燃希望之火……尽管这要求在当时实在是强人所难,但作为朝廷“红线”也成了人们心里的底线,触犯了就“杀无赦”,人们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很少会有人因此而喊冤,因为即使喊冤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
当今世风世情自是不能与几近衰亡的末世可比,然湖南这些“评审专家”们的所作所为,大概是晚清读书人亦所不齿的。是啊,卖教授买教授的都是读书人,尽管要求读书人独立于事情世风之外是不现实的,可总得让人心里有希望吧,而重燃希望的火种又在哪里呢?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