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白发伤寒论第六讲
TUhjnbcbe - 2020/11/12 18:42:00
白癜风的问题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46595.html
文字整理徐广信这次从71条开始讲,上次那个苓桂术甘汤有个甘澜水做法。就说一大盆水,要用勺把它扬起来,让那个水里水珠很多以后才能煮,可能是这样做法,可能他那个氧气啊,在水里能溶的多一点,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因为以前煮水用的可是井水。现在的水自来水可能不太一样,不知道现在自来水对他有没有影响,需不需要这样做,因为古代一些煮法不可小觑啊。古人很厉害的啊,就象麻*汤,他会先煮去上沫,可能麻*刚煮出来的上沫,有点带*性或者怎么样,然后葛根他也会先煮,因为葛根可能不太溶于水,比如说桂枝汤煮4升的时间啊,然后大*后下,有些汤就像小柴胡,半夏泻心,大柴胡,他会煮取六升以后去滓,把药渣去掉再煮取三升啊,会有一个浓缩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倪海厦的意思是,好像半表半里的都该这样啊。郝万山的讲法是,她只说柴胡的话,不去空煮的话,那个小柴胡汤里面就两种有效成分啊,浓缩以后,空煮以后变成了四种有效成分啊,这个就不知道为什么了,但是古人肯定是发现了什么,可能是控制效果更好或者怎么样,发现了什么才这么做的。不会平白无故啊,包括这边甘澜水,包括有些药啊,他会加加清酒啊或者白酒一起煮啊,尽量去按那个古人的做法做吧,也不是太困难的话。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这个71条,和70条还是有点近似的啊,就是说发汗以后他汗出了很多,胃中干燥,这边的胃指的是肠啊,大肠小肠都可能啊,是肠胃中干,燥烦不得眠,然后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就他想喝水啊,不要给他喝太多,喝太多并不一定好,胃气和则愈,就如果少喝的少一点水胃气和了,那他就好了。我记得在哪里调胃气不和,用调胃承气汤来着,所以胃气不和不一定调胃承气汤啊,喝点水好了就OK了,喝点水还没好,可能就调胃承气汤,比如说有谵语啊,就是干的比较严重啊,这里干的还没严重到谵语,只是烦不得眠,然后喝点水,好了就好了。然后若脉浮一摸脉浮的啊,说明可能里面还有病啊,就是发汗后病没有解,她不是说只是胃气不和啊,只是胃中干燥,病还没有解,小便不利啊,他发现小便不利了,微热消渴,微热可能就是稍微有点汗吧,消渴就是不断喝水,刚才上面说了喝一点点水好了就好,结果他喝一点水不够,还是渴,消渴啊怎么办呢,五苓散。所以这里看出啊,五苓散可以脉浮,小便不利,消渴啊。伤寒论中一直会出现小便不利,但小便不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29条里面小便数啊很明确,小便次数很多,但是小便次数很多的话,算不算小便不利?就不好说,就有的人可能一天五六次七八次算小便数吗?还是就每次尿量少啊,小便数应该是每次尿量比较多啊,这样才能流失津液,是不是每次尿量少次数多啊,就是小便不利就不好说,还是小便疼是小便不利啊,那个尿道痛啊,或者小便有阻塞感呐,或者说小便有点困难,这个都不好说啊,然后临床上呢,现在可能感觉小便*应该也算小便不利啊。一般来说正常的喝水少小便就颜色深一点呗,喝水多,小便颜色就淡一点,可就没那么*啊,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小便*,可能那个水啊,它不从尿道走,可能下解或者汗解了,小便就容易*,所以小便*也可以看作是小便不利的一个证据啊,并不是说小便白的就是里寒,小便*的就里热,不一定啊。72条啊,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条和71条对比一下,发现五苓散抓到一个脉浮,这里是脉浮数,脉跳的比较快,刚才消渴啊,这里面烦渴,就是心情挺烦躁的,这里没提到小便不利啊,因为我们临床上有时候小便没有这么明显啊。五苓散呢,是五个药组成的,茯苓,白术,泽泻啊,猪苓和桂枝啊,桂枝是两份儿,泽泻是五份儿,其他的都是三份儿。五苓散最好是用散剂啊,不要用那个汤剂,为什么呢,他因为重用泽泻嘛,可那个泽泻煮时间太长就没效果了。五苓散是散剂,然后肾气丸用的丸剂,然后那个猪苓汤有泽泻,虽然是汤剂,但是他煮的时间很短,好像就煮个十二分钟啊,就煮四升变两升,煮的时间很短啊,包括那个茯苓泽泻汤,里面则泽泻要后下,明确告诉你泽泻不能煮的时间久。然后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是管头晕的,白术管肿,桂枝管头痛,气上冲,胸闷,出汗。然后这边新出来一个泽泻一个猪苓。因为苓桂术甘汤里面没有口渴,但是五苓散明确提出有口渴,所以泽泻和猪苓哪个是跟口渴有关的?我更倾向于泽泻是口渴,然后那个猪苓是烦。像白虎加人参汤有一个大烦渴不解,舌头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反正白虎加人参汤是能治渴的啊,然后这边又出来个五苓散也能治渴,消渴就是不断喝水,但是白虎加人参他没提到小便不利,那也可以有也可以有啊,我治过那个有小便不利的啊,包括后面条文白虎汤能治那个遗尿啊什么的,所以你说有小便不利,消渴肯定五苓散吗,也不一定啊。然后你说五苓散肯定是有桂枝有怕冷吗,不一定啊,不怕冷的也是五苓散,所以白虎加人参和五苓散不太好区别啊,人参证是胃口差,不太爱吃饭,或者说人会瘦一点啊,但那个五苓散也可以是胃口差,也可以乏力,胃口差,白虎加人参有舌上干燥,五苓散它好像也可以啊,所以白虎加人参我现在觉得,因为那个知母能通便嘛,大便可能会比较干,或者几天一次,或者明确的舌上比较干燥,我可能会考虑白虎啊。舌上干燥啊,喝水多腹胀啊,吃饭少胃口差,白虎加人参,这个我可能会考虑一点啊。郝万山好像有一个例子,说一个人不断喝水,没过几分钟就喝一口水,而且人特别瘦啊,郝万山因为看过动物实验,白虎加人参降血糖,然后人特别瘦,他感觉那个人是不是血糖低啊,他喝了白虎加人参会不会血糖更低啊,中医大夫给她开了白虎加人参以后就给他塞两块糖,结果没发生啊,人渐渐胖起来啊,倪海厦也觉得白虎汤,石膏伤胃,其实也不是啊,天使小孩儿有一次不想吃饭啊,结果天使给了他一克石膏煮水,喝下去以后胃口就开了,所以这个不好说啊,石膏不一定伤胃。这里还说五苓散,他口渴是什么?口渴是阳明病的一个表现吗?不呕不渴,或者是大便正常很多去指代阳明病,所以啊,不渴是阳明病一个指征吗,那他口渴是阳明病。阳明病有一个特点不怕冷,所以很多五苓散的不一定会怕冷,然后五苓散里有茯苓白术就可以治头晕啊。一个人有头晕啊,他就算不口渴,如果是他有一个就是有一点桂枝证啊,有点出汗啊,或者有点胸闷啊,心悸啊,可以给五苓散。就算不口渴也行。五苓散拿着治病很方便啊,就看别人口渴啊,一个人牙齿痛,一问他,你喝水多吗,喝水好多好多,他才不管你是什么牙齿痛啊,喝水多啊,那就消渴有机会了嘛。就给他五苓散泡点水喝下去好了,牙齿也不痛了啊。反正有桂枝可以解表,然后口渴的碰到有桂枝证的,直接就好了,包括你比如说感冒发烧啊,不是小孩儿大一点的吧,我治过一个不口渴怕冷,怕冷啊,桂枝汤煮了喝。另一个啊,有点头痛,口渴想喝水啊,然后就五苓散,不怕冷啊,五苓散一泡啊,喝完头也不痛了,很快。有一个病人,他白天很胸闷,也没头晕吧,头稍微有点沉,很难受啊,家里一躺,什么饭也不想吃,胃口也没有,问他口渴吗?他说口渴喝了一瓶水,回来路上喝了一大瓶水,那泡五苓散,泡完五苓散,就说饿了饿了,直接就好啦,就是五苓散非常非常快。见到有点便溏的,不是那种下利很多次的,喝水多,身体有点肿的,白术证有机会对不对,有点心烦的也可以啊,我记得天使治过一例,就是说他老爱向孩子撒气,比如说学校里考的不好啊或者怎么样,老跟孩子撒气,五苓散吃了以后发现不爱跟孩子撒气了,心不那么烦了,本来特别烦,所以心烦啊,是猪苓证。桂枝证之前讲过了几个啊,反正满足一个就可以,然后是茯苓白术头晕症,喝水多泽泻证,就可以任意组合了嘛。有些比如说头晕的,因为像茯苓白术泽泻除了和桂枝配合,还可以和芍药配合,还有一个当归芍药散,妇人腹中诸疾痛,他重用当归,川穹,芍药啊,然后反正有芍药没桂枝,他就是里证,跟表没关系,桂枝是表啊,头疼,胸闷,出汗,心悸,心悸也不一定啊,可能是茯苓证。如果胃不舒服,腹痛,就是芍药证。东汉末年有个医案五苓散治咳嗽的,为什么能治咳嗽?苓桂术甘汤也能治咳嗽的,为什么?因为小便不利和咳嗽是等价的,能治咳嗽的,比如说麻*什么的都有机会治,能治小便不利的,比如茯苓也能治咳嗽,所以五苓散有茯苓也能治咳嗽,苓桂术甘汤有茯苓也能治咳嗽,关键就是你能在那个病人身上找到五苓散的药证。因为它里面泽泻用的最多,所以口渴就比较明显,猪苓汤可以有口渴,有泽泻,但是他那个猪苓茯苓泽泻等分的,所以他那个可没有五苓散来得厉害啊,五苓散还是更渴一点。还有少阳状态是不能用五苓散的,因为里面有桂枝,比例来说其他都三分五分,但桂枝是两份,但他还是稍微有点发汗,感觉汗出是可以用五苓散,但是比如说有痰或者咽喉有点干就不要去用五苓散。比如说咽痛是桂枝禁忌证,碰到咽干咽痛的你就避开五苓散,有痰也避开,那我有痰,还有五苓散证怎么办呢,先用干姜甘草,或者理中汤,反正再将这种补益的先把津液补起来。我治过一些啊,本来有痰,然后我治的没痰了,五苓散用了两天以后又变成有痰了。当归芍药散不太会出现这种情况,比五苓散要好一点。有痰或咽干并不是说就不能用五苓散,用了会怎么样,他不会好,就算是五苓散证他如果有咽干有什么的话,他不会好。天使有经验啊,夜尿频,以前没想到用那个附子,觉得小便不利有夜尿,她用五苓散没效果,然后用甘草干姜又用了,甘草干姜以后再回过头用五苓散有效,所以五苓散用的时候,人还是得处于太阳状态,太阳就是津液充足的状态啊,少阳状态不行,不能用五苓散。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这两个对比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里面,有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这个要煮的啊,然后五苓散是不煮的。对比下来,大致的症状,有咳嗽,比如说有便溏,有头晕啊,有胸闷,心悸之类的啊,有桂枝证,有茯苓证。伤寒汗出而渴,口渴,汗出很明显啊,五苓散可以的。如果不是很口渴,就是汗出啊,你如果没有茯苓证的话,你不用茯苓甘草汤用桂枝汤就行了,对吧,伤寒汗出不是特别口渴,用那个茯苓甘草汤没道理的。这里用茯苓甘草作对比一下,他明确是有茯苓证的,同时应该还有恶心。五苓散应该不太会有恶心啊,因为他没有生姜,没有干姜,没有半夏,他应该不会有恶心啊。茯苓甘草汤,它应该是有恶心啊,没泽泻,所以喝水就不会很多啊,原来的宋版文字是不渴者,茯苓甘草汤,康平本是小渴者,反正不是大渴就行了,我记得天使说他治过一个,他感觉胃胀,就是想喝水,喝不进水恶,然后用茯苓甘草汤,挺好的。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五苓散主之。宋本里面在水入则吐者后面有此为水逆,康平本里没有。就是说,一个人可能是中风发热,可能是桂枝汤证,六七日不解啊,可能是喝了药没解,要么就是没喝药,烦了以后,五苓散里面不是说猪苓证就是烦对吧,然后特别想喝水,水入口就吐出来了,喝水吐水。我记得郝万山老师好像讲过一个例子,说有个病人每天只能输两瓶液,输到第三瓶就开始吐,给他用止吐的都没用,那个人很绝望啊,好晚上跑过去一看开了猪苓汤合五苓散的合方,还是干嘛,其实五苓散就可以了。因为古代人没有什么输液的技术啊,他就是喝水啊,你输液一样给身体能输水吗?你喝水一样,所以水入即吐者,跟输液吐水是一个概念,所以输液输到吐水五苓散证啊。但是比如他有恶心,就是没有输液的时候就感到恶心,你说茯苓甘草汤可以吗?如果不是很渴,也可以啊。说到这儿想到另一个方子,茯苓甘草杏仁汤,这三个药茯苓甘草杏仁是金匮的一个方子,日本人区别他是说有个副证,心下坚,就是这边比较硬,然后还有一个胸闷,茯苓是没有胸闷症状啊,那很明确杏仁就是指那个胸闷,除了桂枝证,柴胡证,杏仁也可以。可能杏仁的那个胸闷,同时有喘的啊。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之前第三条说的,脉阴阳俱紧,那个麻*汤的体痛对的,那个呕逆就怪怪的,因为麻*发汗可能会伤胃,可能会伤到消化道里面的东西啊,这边就来啦,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伤胃或是伤到消化道某个东西啦。然后喝不进呢,别人觉得病没好再发汗,这个发汗应该用麻*剂发汗的,桂枝汤因为有生姜,一般不太会出现这个问题,若更发汗啊,伤寒论里默认的话,都是指麻*剂。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他整个就抽搐了,就是大家要知道什么样的人能用麻*,什么样的人不能用。你们要首先敢用麻*用到别人副作用出来了,比如有的人用麻*就恶心想吐,有的人用了麻*就抽筋手抖,有的人用了麻*就心慌,出现这些症状以后你就知道这些症状的人不能用麻*,对不对?我记得好像我们群里有一个医案就是,她用麻*汤,还是用什么大青龙啊,发汗以后就是烦啦,好像没有明显的表证,就是心中这块地方特别不舒服,后来用栀子豉汤就解掉了。他这边说发汗吐下以后虚烦不得眠,我这里为什么要添加一个虚字啊,其实刚才一条不是讲过了吗,就是发汗,以后大汗出以后胃中干燥烦不得眠,这里的虚烦和那边的,相当于调胃承气,相当于一个实烦做比较。就是可能那边是胃中干燥啊,胃中干燥胃是指不是胃,是大小肠,当里面干燥,水发掉以后甚至可能有燥屎在里面,烦不得眠,这时候,喝点水或者调胃承气啊,都可以。这边虚烦不得眠,他意思不是这个,不是胃中干燥引起的啊。所以它这个字是为了区别啊,就是你首先要排除他,他是喝点水就好,或者是调胃承气汤证,具体怎么排除他没说,反正他的意思是我已经排除了。关键来了,若剧者,如果比较剧烈的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心中懊恼是一个关键,心中在哪里之前说了,心下是胃,心中是哪里啊,中肯定在那个心下的上面,就是我们两个肋骨,在那个胸交界的地方,也叫心窝子。就是感觉这个位置特别难受,这边是什么呢,是食道的位置啊,还没到胃,所以一般食道发生一些病啊,食道炎或者食道癌呀,或者食道什么病,只要感觉这边不舒服,就可以用栀子豉汤,我记得大冢敬节,他发现得了一个食道炎还是什么,特别难受啊,然后他好像新鲜的栀子,他用新鲜的栀子喝下去就好了。栀子是药啊,豆豉是食物啊,我看那个烤鱼啊,里面有豆豉味的就是这个豆豉啊,所以四川人啊很厉害的,你看附子也在那边,还有火锅里面花椒也是药啊。我自己用栀子豉汤治过胃反酸,反正是那一片位置吧不舒服,然后用了以后好像挺好的,但好像不是每次都好啊,后来我用改投其他药了,效果也不错,比如說有時候用大柴胡,最近一次是胃反酸的時候口水多,那就苓桂术甘汤啊,不是就那個理中汤。所以栀子豉汤关键是她病的位置,他条文不是胸中吗?胸中就是两乳之间嘛,胸中啊,这边到心窝这段范围內有什么不舒服都可以考虑栀子豉汤啊,后面还有加减啊,甚至呢,我看哪个群谁说說胸口有冷啊,栀子豉汤也可以试一下。不要觉得栀子豉汤是凉药啊,感觉冷,不一定就不能用凉药啊,不一定說感觉热就不能用热药,就像你怕热,汗出还是可以用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手脚冰冷还可以用白虎汤啊,可以用石膏没有问题,就是不要去扩大化那個寒热。这条后面还有兩个加味,若少气者,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少气我是觉得沒有力气啊,否则怎么解释啊,气比较少短气吗,不是啊,短气应该是桂枝证啊,少气我觉得沒有力气啊,加甘草就有力气了,呕者加生姜啊。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这里又强调了一個位置啊,胸中对吧,刚才说了从胸中到心中这一小段啊,都是栀子豉汤管的,下之而烦热,可能是有点热,也可能是出汗,烦可能是指那個虚烦不得眠吧,他就概括进去了,郝万山讲过一个气喘的案例,竟然用栀子豉汤治好了啊,具体他没有说详细(徐注,我记得郝万山讲跟诊宋孝志的一个医案,讲一个人走路从通州到天安门参加游行,走了半天,天热口渴,到了天安门附近喝了冰水吃油饼,后来没见到哪个季节就会发作喘病,结果宋孝志给了几包栀子豉汤给治好了,大概意思是喝冰水吃油饼,致使胸中郁热引发的喘)。我现在想来啊,可能那个位置是在胸中到心中这一片啊,所以那个医生用了栀子豉汤。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这个也一样吧,还是那个位置啊,心中结痛,之前说的是说心中懊恼,現在痛了,也可以,反正這个位置是栀子管的啊,栀子管身热不去怎么理解呢,可能是身体发热,也可能是出汗。79条,伤寒下后,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这里又有一个变化,有心烦腹满,之前只是心烦,虚烦不得眠,这里没说位置啊,还是一样的,同時加上一个腹满,厚朴,枳实啊,位置定位在腹部,所以他同时有栀子证,心中到胸中不舒服,同时有腹胀的他就是栀子厚朴汤。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这里已经不是下之啦,是大下之,下的力度比较大,津液流失的比较多,所以用干姜啊,同样这里有身热不去啊。栀子豉汤临床上我没用过啊,除了对我自己用过,对別人好象没怎么用过,也没有特别的疗效,医案倒是看过不少,所以也不好怎么说,总结一个特点就是,心中到胸中這个位置不舒服啊,另外一个条文反反复强调强调身热不去不去,临床上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可能就是熱,象*芩证一样,*芩证不是手脚热吗?还有脸发烫,他可能身体夜发烫,最好有临床的说下啊,或者就是出汗。因为古人说外寒外热,身体热,可能是指出汗,看上去很热的样子,所以这几条不知道,包括后面有些条文,如果我没用过的话,我就比较简略讲了,就没有什么好讲的,你们听了也会误导。好了,今天就先讲到这儿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发伤寒论第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