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胃胀气、嗳气频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胃胀气,也教给大家3个小方法,以便大家进行日常调理。
01
中医对胃胀气的认识
胃胀气在中医称为“痞满—胃痞”。“痞”就是痞塞不通、堵塞的意思,“满”有胀满不适的意思。胃痞的特点是脘腹满闷不舒,但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常常还伴有嗳气、食量减少等表现。
中医认为产生胃胀气主要有以下原因: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食肥甘厚味,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致于食谷不化,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素体脾胃虚弱。体质属于脾胃虚弱的人群,会因为脾气不足,无力推动气的运行,造成脾胃气机不畅,导致胃胀气的发生。?情志失调。多思容易气结,暴怒容易气逆,悲伤忧愁容易气郁,这些都会造成脾胃气机紊乱,导致胃胀。02
这3类人群容易胃胀气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
许多人常常胃胀气、太饱而不停打嗝,或明明吃很少却莫名胃胀气等,都有可能是平时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比如吃太快,食物还没充分嚼碎就吞进胃里,吃饭不专心,边吃饭边看手机或电视等等,都容易引起胃消化功能的下降,引起胃胀气。
■工作压力大的人群
此类人群往往“压力山大”,容易神经失调,从而导致胃肠蠕动变慢,进而出现胀气的情况。尤其是每天久坐伏案,更要经常走动,缓解压力。
■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有的人群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早上睡到接近中午,早餐午餐一起吃;中午加班拖班,拖到下午2点才吃上午饭;晚上加班熬夜,睡前吃上一顿宵夜,如此折腾,胃适应不了进食的节奏,功能逐渐受损,从而导致胃胀气。
03
如何缓解胃胀气
■1碗汤2个穴位来排气
引起胃胀气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明确病因。建议先做一个胃镜、腹部超声检查,排除是否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等。如果是这些疾病,就需要接受医学的治疗。如果胃镜没有发现问题,特别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些患者首先需要从饮食方面开始,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粥,面条,鸡蛋,汤类等。不要暴饮暴食,每餐只吃七分饱,不喝汽水等产气的饮料,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不要嚼口香糖。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快走等,都有助于胃排空。并可以进行饮食调理和穴位外治法。‖食疗方
萝卜陈皮猪骨汤
材料:白萝卜、陈皮、猪骨。
做法:
①猪骨洗净斩件焯水;
②白萝卜去皮切成块状;
③把猪骨、白萝卜、陈皮放入汤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1小时;
④加适量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化痰下气,消食除胀。
适合人群:消化不良、胃胀气的人群。具体用法用量需在医师指导下食用。
白萝卜性凉,辛、甘,入肺、胃经。有消食化痰,下气宽中的功效。白萝卜的下气效果比山楂、谷麦芽这些传统的消食药更好,而且方便购买、方便存放。白萝卜还能利尿,对于水肿型的肥胖有一些作用。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有燥湿化痰、健脾理气的功效,又可制约白萝卜寒性。选择少肉的猪骨头,焯水去掉肥油,味道鲜美,又适合消食下气。
■按摩穴位:
?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可以调节脾胃。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具体操作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太白穴如果平时刚吃一点饭就觉得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呕吐感,可以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具体操作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医健康养生专家的回复`2`了解特色科室、专家团队等信息。回复`3`了解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