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华国医
对于皮肤的保养一直就是女性朋友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儿,很多人渴望的青春容貌永久,皮肤光滑、白里透红,拥有逆天好气色。一句“气色好”大概是夸人的高级词汇了!
然而,脸上如果冒痘、长斑就开始各种护肤品、保健品各种方法来用还是反复出现。从中医的角度,不找到原因乱护肤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更为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外病内治。
皮肤不好,长斑、长痘等,殊不知这些皮肤问题都与脾胃有关系。那么有些人就很不解,脾胃不好为什么会影响皮肤呢?
皮肤问题虽见于外在皮毛、肌肤,但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有密切关系,其中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尤为重要。脾胃乃人之根本,治病之本在于脾胃。然而脾胃跟皮肤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
皮肤问题虽见于外在皮毛、肌肤,但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有密切关系,其中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尤为重要。
有句顺口溜叫:脾胃好不好,脸上见分晓!顾名思义就是脾胃的状况可以影响皮肤的外在表现。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脾”就相当于树根,“皮”就相当于树叶,根深才能叶茂。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从皮肤上就能看出来。
1、脸色发*
脸颊发*、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营养。
脾功能失常,皮肤的营养补充和新陈代谢就会受到拖累,皮肤深层的*素和垃圾排不出来,就会堵塞毛孔,进而阻碍有效成分吸收。脾胃调和,才能血气充盈、血行畅通,进而上荣于面,光彩照人。
2、皱纹早生、长斑
《*帝内经》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也就是说,女性到了35岁,阳明经的经气和气虚开始衰弱,从而出现面色萎*、头发脱落、皱纹早生、长斑等衰老症状。
阳明脉为什么这么重要呢?首先,足阳明胃经是连接脾胃脏腑的经络,经气衰弱则脾胃的功能也下降。其次,足阳明脉起于我们的瞳孔正下边,往下走到口角,再从腮帮子沿着面颊往上走,直到额头,这条经络就是我们的足阳明胃经。它基本上覆盖了我们整张脸,所以它的经气不足影响脸部皮肤。
3、鼻头发红
摸鼻头时会摸到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的周围区域是最能够反映脾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鼻头发红说明脾胃有热证,表现为很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良、口苦黏腻等。
4、斑点、面色晦暗
《素问·五脏别论》曰:之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之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脾主运化,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的营养皆依赖于脾。脾气充盛,才能有效行使运化功能,人体才能均衡吸收营养。
一旦脾虚,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就不能有效的化生为精气、血液输送到我们皮肤,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斑点丛生、面色晦暗,同时脾也主四肢、肌肉,脾虚就会出现皮肤松弛、皮肤缺乏弹性等。
5、爱出油
其实面部油脂分泌过多,说明脾胃能力差,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湿气堵在中焦脾胃,体内的“垃圾”无法向下排泄,就会通过皮肤、毛孔来发泄,油脂就会分泌得特别多。
护好脾胃小妙招
1、揉
揉鼻头: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揉肚脐:一手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放在手背,顺时针揉动,每次5分钟,每日1-2次。常做可以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2、常读“呼”字音
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3、不熬夜+艾灸调脾胃
过劳熬夜也会影响脾胃功能,暗耗脾胃的气血,导致脾胃虚弱,从而皮肤发*。发*的原因正是由于身体血液的运行和分布不足,导致脸色发*没有光泽,这是脾胃虚的表现。
因此,一定要注意休息,作息规律,切勿长期熬夜。需要在平时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按时休息,这样脾胃虚弱的症状就会慢慢缓解。
另外也可以用艾灸调脾胃,我们可以通过脾虚产生的一些症状,具体判断艾灸的穴位。共性穴位有足三里、脾俞、胃俞。
如果痰多加丰隆;容易恶心加内关;容易便秘加支沟;容易腹泻加天枢、神阙;胃纳不佳加中脘;体虚多病加百会、关元、太溪。
4、吞津补脾养颜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谷、脾把精微物质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5、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有助于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加快有助于人身体逐渐恢复正常。长期坚持运动,可使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由予机体充满活力,从而可延缓衰老。
合理饮食吃出好脾胃
脾胃不好多数是吃出来的,过食燥热,不仅会加剧脾胃的负担,还会使毛孔大开,皮脂腺随着毛孔张开,出油会更多。而吃出来的问题,通常也能靠吃来解决,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改善脾胃、美容养颜的膳食,帮助调理身体。
1、薏米
薏米性凉味甘淡,归肺、脾、胃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体质虚弱、气虚汗出、脾胃不和的亚健康状态者,可以每天在用薏米与粳米一起熬煮食用。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薏米。
2、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山药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山药补脾养胃的功效特别显著,而且它不寒不热、作用温和,非常适合胃功能不强,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腹泻的人食用。
3、参芪山药白肉汤
取材猪肉、*参、*芪、白术、山药;将除猪肉外的食材先煎40分钟,而后将煎出的汤水与猪肉相混合,用文火煎煮约90分钟后即可食用。
*参、*芪、白术、山药都是补益脾气的重要药物,尤其山药更为药食同源的常用药物,因此该方适合于脾虚的各类人群,对于头晕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加*芪的用量至60克。需强调的是,该方稍显温燥,因此不宜每日食用,可间隔1-2日食用,疗效更佳。
“牢记初心
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发扬中医文化
看名老中医,用地道药材,享中医文化
”点击下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