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觉翻白眼儿在生后两、三个月之内的足月儿和生后四、五个月之内的早产儿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考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婴儿,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物钟系统还不成熟,就出现这种对白天和黑夜反应不敏感造成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睡觉翻白眼儿,不应该有其他的表现,比如手足抽搐或者是肢体抖动或者双眼凝视、双眼斜视以及吃奶、反应、精神等情况不好的时候需要看新生儿科的医生,以排除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化脓性脑膜炎等这一类脑损伤性的疾病。
刚出生的宝宝睡觉有时眼睛向下看,感觉像是向下翻白眼,而且有时候睡觉的时候,眼睛半眯,偶尔也会有向上翻白眼的情况出现,出现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基本都是在浅睡时翻白眼,只是翻白眼和抖动,面部其他部位没有什么异常的,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的,妈妈们不需太过担心,等他大一点自然就好了。如果翻白眼出现的非常频繁,建医院检查一下。
宝宝在白天和夜晚所处的环境要有区别。晚上房间光线要暗,尽量少吵闹,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这样宝宝就会把这种环境和睡觉联系起来。
新生儿出现打嗝,常考虑以下几种原因:
1、喂养方式不正确:即没有把孩子斜着抱起来喂奶。
2、喂的太急:这会导致大量的气体吸入到胃里面。
3、吃的量太多或者是吃的太饱;或者是喂完奶以后,没有及时的拍背排气,这种都会造成孩子打嗝的情况。
4、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肠道正常菌群没有建立,所以这时候也容易产气,这种情况也会出现打嗝的情况。
5、还有部分的孩子是因为急性胃肠炎导致消化功能不好,所以出现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出现打嗝的情况。
如果由于乳食停滞不化或不思乳食,打嗝时可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可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轻柔按摩以引气下行或饮服山楂水通气通便(山楂味酸,消食健胃,增加消化酶的分泌),食消气顺,则打嗝自然停止。
宝宝若无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一般无需处理,通常打一会儿就可自行停止,除非发作时间较长,连续5-10分钟。宝宝打嗝时一般这样做: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
因此爸妈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不过如果宝宝频繁地打嗝,同时伴有食欲变差、体重减轻或频繁呕吐,医院做详细检。
可以先给新生宝宝拍背,不行就喂点热水,再不行就弹脚底(是要使劲弹一下,宝宝哇的哭一声就不打嗝了),吐奶的话喂奶的时候要倾斜的喂,喂好等五分钟在把宝宝放下。
或者将新生宝宝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一直到婴儿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神经入松,打嗝也就消失了。不要在新生宝宝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也是避免宝宝打嗝的措施之一。妈咪也可试试给小宝贝听音乐的方法,或在小宝贝打嗝时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转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若新生儿睡觉打嗝发作时间较长或发作频繁,亦可在开水中泡少量桔皮(桔皮有疏畅气机、化胃浊、理脾气的作用),待水温适宜时饮用,寒凉适宜则嗝自止。新生儿在打嗝时可用玩具引逗或放送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情致,减少打嗝的频率。
新生儿打嗝多为良性自限性打嗝,没有成人那种难受感,“打嗝”一会儿就会好的。当然对新生儿打嗝也应该以预防为主,这样新手爸妈更安心,不至于宝宝一打嗝就手忙脚乱的。
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式,不但能让新生儿减少打嗝的现象,还能让新生儿吃得更香吸收得更好,新生儿也更容易健康成长快高长大。吃得好、睡得好才是王道。妈妈要注意这些:
1、喂奶姿势要正确,进食时要避免太急、太快、过冷、过烫。如果坐着授乳,一定要位置舒服,必要时用软垫或枕头支持双臂和背部。还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小板凳,脚踩在小凳子上可以抬高大腿让新生儿的头部更靠近妈咪的乳房。
2、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及溢奶,可在喂奶后让新生儿直立靠在妈妈的肩上排气,半小时内勿让其平躺,4个月大后可添加米粉或麦粉以增加奶的黏稠度防止打嗝。
3、平时喂食新生儿要在安静的状态与环境下,千万不可在新生儿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凶的时候喂奶,不然新生儿会吃得太快从而吸入太多空气,引起打嗝。
4、让新生儿在喝奶的中间休息一下,让新生儿直立站在妈妈腿上,轻轻地拍他的背排气,打完了饱嗝可避免连续打嗝。
5、如果新生儿打嗝是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可依医师指示使用特殊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