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虚
病不找
脾是五脏之一
是重要的淋巴器官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
脾虚
中医术语
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
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
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
脾阳虚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
劳逸失度
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1.经常睡觉时流口水
“脾主涎”
涎即口水
气有固摄作用
如果脾气虚弱
固摄功能减弱
涎就会不受约束
在睡觉时候流出来
2.皮肤暗淡,萎*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
气血生化不足
皮肤得不到足够温润营养
就会变得
暗淡,萎*
3.口唇颜色淡白干燥
口唇者
脾之官也
脾胃的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
脾胃不好的人
常口唇发白
没有血色
容易干燥起皮
出现裂口
4.消化不好,经常腹泻
经常腹泻
也与脾虚相关
主要为脾阳虚
脾虚导致食物得不到很好消化
因此发生腹泻
5.经常便秘,排便困难
脾阳不足
津液生成受限
导致大肠动力不足
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另外
胃火亢盛
耗损津液
也可能导致大便燥结
排便困难
6.过于肥胖或消瘦
如果脾运失常
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
会形成肥胖
脾胃功能低下时
脾胃不能被运化
而是直接被排出
身体缺乏营养
人就会变得消瘦
7.吃凉,受凉易胃痛
腹部受凉
过量食用寒冷食物
情绪大起大落
脾胃虚寒
都可能导致胃痛
这是胃损伤的直接表现
8.胃胀气,泛酸,打嗝,口臭
脾胃如果有湿热
清气不能上升
浊气不能下降
就容易引起胃胀气
泛酸,打嗝等不适
当浊气顺着食道上行到口腔
就会形成口臭
舌苔厚腻
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出现畏冷
手脚冰凉的症状
脾虚也容易出现肤色暗*
皮肤松弛
缺乏红润与光泽
每顿多吃一点就会有饱胀感
不易消化
所以
养好脾
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下一期
和我一起
学习如何护脾养脾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
懂健康的人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