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多由于情绪或饮食不当引起,而且一般可短期内缓解。但如果频繁打嗝,并且伴随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胃胀、胃痛、便秘、口苦口臭等,那么就要注意了。
这一现象,中医称之为“呃逆”,指的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并且指出,若48小时未能停止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多提示体内脏腑出现了问题。
呃逆该病症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均将其称为“哕”,《素问·宣明五气》曰:“胃为气逆,为哕。”《景岳全书·呃逆》亦有言:“然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
历代医家均认为呃逆由胃气上逆而成,其病机关键在于体内气机升降失调,故此,呃逆虽然病位在胃,但也与肺、脾、肝、肾、心密切相关。
所谓的“气机”,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一栋大楼的水处理系统,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我们可以理解为脾的升清功能也即将干净的水资源往大楼各楼层输送,胃的降浊功能是负责将各家各户产生的废水往下传送。若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导致干净的水和废水传送出现问题。出现该升不升,该降不降的现象。而在人体中同样如此,本应该往下走的胃气反而变成往上走了,就会出现呃逆。
而且,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因此,频繁打嗝,病因非独在胃也。
肺失清肃,则呃逆!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主清肃,司呼吸。肺的清肃功能对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有调节作用。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记载:“诸气者,皆属于肺。”
如果肺功能失常,肺不主清肃,则一身之气皆滞;从而影响胃气的和降,导致呃逆的发生,《临证指南医案》中的呃逆篇也指出“面冷频呃,总在咽中不爽,此属肺气膹郁”,这一类患者除了频繁打嗝之外,常可兼见鼻塞、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等肺系症状。
治疗上,须从宣通肺气入手,临床常以麻*汤为主方加减调理。肺气宣畅,则胃气得降。
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呃逆不止!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气机升降有常,则食物的消化以及水谷精微等物质的输布才能正常。如果饮食不节、久病等导致脾气、脾阳虚衰,脾失健运,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亦可导致呃逆的发生。
这一类患者除了有打嗝的症状外,常伴有纳少,腹胀满,便溏,脘腹痞闷,纳呆,身体困重等表现。
在治疗上,需要根据脾虚的严重程度随证调理。如果脾虚湿困比较明显,则重在燥湿健脾;若脾气虚弱比较明显,治疗重在健脾益气,理气降逆,使得脾胃恢复正常的升清降浊功能,则呃逆可止。临床常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肝失疏泄,致胃气上逆,而发为呃逆!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使得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通无阻。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升发太过,横逆犯胃,致胃气上逆,从而导致频繁呃逆。
这一类患者除了频繁打嗝之外,还可见情志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嗳气,喜欢叹息,胸胁胀满或胀痛,吞酸等,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调理,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肝气条达了,上逆的胃气就会自返,呃逆自止。
心气逆乱,也会导致胃气不降!心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故《*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若心胃协调则心脉通畅、胃气和调;若心神不宁,心气逆乱,则胃气不降,胃失和降,可致呃逆。
而从五行的角度理解,心属火,胃属土,火生土,所以心为胃之母,胃为心之子,故心病可导致脾胃气机失调。临床所见,这一类患者除了呃逆外,常伴有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胸闷气短、疲倦乏力、失眠多梦等兼证。多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肾气不足,胃气不降,也是导致呃逆的常见病因!张景岳云:“下焦虚寒者,其肝肾生气原不能畅达……此呃逆之本多在肾”,指出呃逆的发生也与肾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肾主纳气,如果肾气不足,则呃逆声缓而长。这一类患者常伴有水肿、腰膝酸软、下身冷、小便清长、夜尿频、眩晕、耳鸣等表现。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肾纳气,使胃气得降。
辨明脏腑,是有效摆脱“顽固性呃逆”的关键!由此可见,频繁打嗝,不一定是脾胃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病友,因为自行用药,反而导致了病情的加重。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呃逆虽然表现为胃气上逆,发病病位在胃,但呃逆的病因,非独在胃,也多与肺、脾、肝、肾、心等脏腑密切相关。因此,如果出现呃逆频繁不止,应明确是什么脏腑病变所致,在辨证的前提下调理,正如《医述》所言:“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只有抓住根本,才能有效解决呃逆等问题。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建议肝火旺盛,从三方面入手,泻肝火,补脾胃!中医: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中医:百病皆因经络堵塞,一味中药泡水喝,通经活血,全身经脉“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