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生病是一种表达胃病的隐喻
TUhjnbcbe - 2023/8/4 20:19:00
白癜风患者感恩 https://m-mip.39.net/czk/mipso_10142607.html

前文说到了,职业枯竭,是指一个人有工作能力,却丧失了工作动力。导致职业枯竭的原因,可归类为两类:无助感和习惯化。

无助感是权力空间问题,是一个人觉得丧失了对工作的掌控感,在工作中沦为其他人意志的执行者,进而彻底失去了热情和创造力。

习惯化是指不能体会到和事情建立丰富关系的感觉,陷入重复导致的厌倦中。因重复学习而不断和一件事建立更深的关系,就能体验到相反的感觉。

问答一

请问:不知道胃胀是什么隐喻?胃胀已两年有余,典型症状就是胀气,压力大的时候感觉更明显。因为长期吃药,效果不明显,今天安排了住院,如何觉知身体疾病背后所暗藏的心理逻辑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武老师先严肃地强调了一下,大家身体上遇到问题,医院做检查,这是最靠谱的做法,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说再试着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武老师先讲了一下胃的基本隐喻。

他认为,胃是生命最初把妈妈乳汁这个最原始的食物,吞进肚子里的地方,所以胃部很多问题是心理隐喻的基础。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武老师都注意到,围绕着胃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最初吃进去的食物,是滋养性的,还是毒药?或者说这两者的成分各占多少。

那什么情形下,婴儿会把吃进去的乳汁或食物感知为滋养性的,什么时候又会感知为有毒的呢?

这里有个最常见的基本矛盾:如果喂养时,是围绕着婴儿的需求进行的,那就是滋养性的;如果喂养时,违背了婴儿的需求。

例如有严重的不满足,或者严重的强迫,那婴儿就会觉得这份食物是自己不得不吃,但这种被逼迫的感觉,就会体验为有“毒”。

所谓有“毒”,就是婴儿觉得养育者对他有恨意,同时他也因为被逼迫而对养育者产生了恨意。

一份有恨意的食物进入胃里,那胃会对它产生抵触和排斥,也因此会造成消化问题。像前文提到的用户所说,感觉压力大时,就容易有胃胀。

那武老师觉得,可以猜测,所谓压力大时,就是你有了被入侵的体验。

老师在做心理咨询和调查时发现,很多家庭中父母、老人会逼迫孩子吃东西,这种现象很常见,因此而引起的消化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胃的很多问题会被视为身心疾病,就是身体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疾病,在武老师看来,就是因为胃有这样一种基本隐喻。

不过,他还是再次强调,当身体出问题时,别忘了去做身体检查和医学治疗,这毕竟是最靠谱的,不要耽误了治疗。

问答二

问:我认真玩味老师说的“真正地活着”这句话,问自己,什么才叫真正的活着和活过?

拥有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并有所成就?找到灵魂伴侣?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发展并热爱一个或多个兴趣爱好等等,到底是什么呢?

答:武老师认为,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前文说到的一段话:

真实地活着的对立面,是抽象地活着。真实地活着,是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其他的存在,特别是人,去碰撞,去接触,去感知,去爱恨;抽象地活着,是躲开了肉身,为了防止产生真实的疼痛,让自己躲在头脑的世界里。真实地活着,去爱去恨,去碰触真实而完整的你,抽象地活着,是不去爱,不去恨,不去了解,具有丰富细腻真情实感的你。

问答二

问:如果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是不是也要经过一段不可避免的、没有价值感的生活呢?比如生活所迫,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答: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常常是两回事。所谓有价值,是在别人或社会看来有价值。而有意义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和一个存在建立关系,这样一来,你是真实的。

因为尊重了你内在的声音,而另一个存在也是真实的,所以这个关系是真实的,也因此就有了意义感。

如果没有拿出真实的自己,那么即便获得了外在价值,仍然会没有真实的感觉。

在武老师看来,一般来说,总觉得被生活所迫的人,实际上像是永远都活在这种感觉中,他们所想象的自由,甚至永远不会到来,除非他们开始这样做。

不过武老师澄清了一下,他这样说,可不是在怂恿你随意做决定。

问答三

问:做的所有事都像是浮在水面上,这应该是为别人而活,活的不是本心吧?一个按照自己意愿活着的人,是不应该有空虚感的吧?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碰触到真实的存在,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本身不就是自己创造的一份作,为自己生下“孩子”吗?

答:活在真实中的人,的确不容易有空虚感,几次失败,即便伤痕累累,也有一种“这是我的人生”的充实感。

实际上,人们都有感知,一帆风顺的生活好像不容易深入自己内心,而好像会觉得有成功有失败的人生更饱满。

问答四

问:我想请教老师一个问题,何帆老师在专栏中谈到“莫里斯定理”:历史的进程是因为懒惰、贪婪和恐惧的人们,为了活得更舒适、更简单、更安全,在懵懵懂懂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

我们的本性是懒惰、贪婪和恐惧的,本性也是我们灵魂当中的一部分吗?如果是,当灵魂想让身体变得懒惰、贪婪和渴望安全感时,我们也是被允许去这么“消极”地活着的吗?

答:懒惰、恐惧、贪婪,的确是伟大的动力。不过武老师认为,还要加上“好奇心”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因素,他知道不少人,就是由衷地热爱一件事,因此不计代价地去追逐,在这方面充满热情和创造力。

问答五

问:很久以前我会学一些散文,当时总觉得很有感觉自己很文艺,可是每当我开始谈恋爱,突然感觉创意消失了。画油画,写话剧剧本都只能基于一个寂寞的灵魂。

每当我开始想要爱一个人,就算只是暗恋都会让我的创造物慢慢消失。年初我遇上了一直想爱的人,于是大胆地表白,结果受到了冷漠的回应,甚至后来的拒绝。

我工作上的创意可以说完全消失,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我的创意回不来,在混日子。我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创意的流动和情感的流动相通吗?

一个出口创意就能集中涌现,当另一个缺口打开创意就流向另外一边吗?到底如何才能既保留创意的流动又能正常的表达情感,把创意用在对的地方呢?

答:这个问题建议回顾前文《你在,我才能流动》。

此外,武老师也简单解答一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一旦去爱,你就会围绕着对方的感觉转,各种讨好对方,这是就失去了自己的感觉。

而如果你不去构建自己在乎的关系,你就可以围绕着自己的感觉去做事,创意因此而生。

问答六

问:武老师我现阶段就处于中年焦虑中,再有几年就四十了,虽然自己各方面都处于不错的状态,但始终有一种空虚感。

最近看到一句话“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就让自己更焦虑了,兴趣爱好很多,而且热衷于不同生活体验的人。

如何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好并专心不移把它做成一个不枉此生的作品呢?还是可以不做出一个作品,活着开心舒服就好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有一位师姐,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想结婚但不肯将就,单身很多年,前几天告诉我要做好准备一个人过以后的生活了。

她也很耿直,喜怒都写在脸上,也顶撞过领导,按理说应该是内心开放活出自己的人,但在我眼中,她也没活出精彩,活出很有创造力的人生,这是为什么?

答:武老师先说第二个问题,你的师姐很可能是惧怕关系,于是不敢进入到婚姻中,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一种巨大的空虚。

再说第一个问题,既然你都感觉到空虚了,那可能需要为这个做点什么了。

幸福是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副产品。如果我们直接追求幸福,而不敢投入,那就会有一种空虚感。

问答七

问:每当过年,老人就会生病住院,想到去年,也是这个时间节点,也是这个病症,结果很多亲戚朋友来探病,老人很满意。觉得大家没有忘记自己,很有存在感。

那么,今年老人又是在老时间旧病复发,难道是缺乏安全感,导致以躯体不适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控制感吗?

答:武老师认为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老人很可能是不能直接用语言去说表达,他希望过年的时候得到陪伴,于是用生病去表达这个意思。

思考

其实我也有轻微的胃病,我为什么会有胃病呢?大概是去年的这个时间,也就是3月到5月份,我对那段时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没有业绩,没有赚钱,每月还要还月供,然后压力很大。

然后我就开始胃痛,痛了大概有半个月。具体一下,从上一年的年底12月份有一单之后,到3月,这三个月都是没有业绩的,没有工资,没有收入。

因为当时是事情办完了,才会发工资,也就是签完单之后两个月,才会把所有工资发完。加上我还有一些积蓄,所以日子还过得去。

但其实内心还是很焦虑的,一边焦虑,一边用其他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以为我是不在意的,以为那段时间过去就过去了。

现在想来有没有可能,焦虑是用胃疼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胃疼之后,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换了现在的工作。之后胃疼就没有复发过。

其实我不知道,两者有没有相关性或因果性。但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人长期处于,循环且不断加强的压力之下,不管这个压力是外在压力还是自我的压力。

如果自己意识不到,或者情绪和感受没有得到安抚,是很容易生病的。疾病是一种表达,也许下次生病的时候,可以尝试先感受一下,身体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颜色?什么部位?感觉怎么样?

然后对它说“欢迎,我相信你是有意义的。”有时候,看见、接纳,就是被照亮。愿我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愿我拥有一个被爱照亮的生命。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病是一种表达胃病的隐喻